全自动杀菌釜作为食品、制药行业实现高温灭菌的核心设备,其运行过程中因蒸汽流动、机械传动、压力波动等因素易产生噪音,长期高噪音环境不仅影响操作人员健康,还可能干扰周边设备稳定运行,因此,低噪音设计已成为其性能优化的重要方向,具体可从“声源控制-传播路径阻断-结构减振”三大维度展开设计,并通过科学验证方法评估降噪效果。
一、低噪音设计要点
全自动杀菌釜的噪音主要来源于四个核心场景:蒸汽进入与排出时的气流扰动噪音、釜体旋转或升降机构的机械摩擦噪音、安全阀与压力调节阀动作时的冲击噪音、以及设备运行时的结构振动辐射噪音。针对这些声源,低噪音设计需通过针对性方案从源头抑制或削弱噪音产生与传播。
(一)声源控制:从噪音产生源头优化结构与参数
蒸汽系统的流场优化
蒸汽是杀菌釜的主要动力源,其高速流动与管道、阀门的冲击是气流噪音的核心来源。低噪音设计中,首先通过流体力学仿真(CFD)优化蒸汽进排管道的内径、弯角曲率与阀门选型:将传统直角管道改为大曲率平滑弯管,减少蒸汽流动时的涡流产生;选用低噪音蒸汽调节阀,通过阀芯的多孔节流结构将高压蒸汽的压力梯度分散,避免单级节流导致的气流激波噪音,同时控制蒸汽进釜流速不超过 20m/s,降低气流与釜体内壁的摩擦噪音。此外,在蒸汽排出端设置“扩容-消声”一体化装置,通过扩大排气腔体积使蒸汽流速骤降,再结合多孔吸声材料吸收剩余气流噪音,从源头减少蒸汽系统的噪音输出。
机械传动系统的静音化改进
全自动杀菌釜的釜体旋转(如回转式杀菌釜)或物料架升降机构,其齿轮、轴承的摩擦的是机械噪音的主要来源。设计中采用“静音传动组件+润滑优化”的组合方案:选用精度等级达 GB/T 10095.2中的5级以上的斜齿圆柱齿轮,相比直齿齿轮,斜齿啮合时的齿面接触面积更大、冲击更小,可将齿轮传动噪音降低8-12dB;轴承选用双面带密封圈的深沟球轴承,减少润滑剂泄漏导致的干摩擦,同时填充高温长效静音润滑脂,进一步降低轴承运转时的摩擦噪音。此外,针对电机与传动机构的连接轴,采用弹性联轴器替代刚性联轴器,通过弹性元件缓冲电机启停时的扭矩冲击,避免瞬时冲击产生的尖锐噪音。
压力控制组件的降噪设计
安全阀起跳与回座时的冲击、压力开关的频繁动作,易产生间歇性冲击噪音。低噪音设计中,一方面选用“微启式”安全阀,其阀瓣开启高度仅为阀座通径的1/40-1/20,相比全启式安全阀,蒸汽排出量更稳定,避免大量蒸汽瞬间释放的爆破噪音;另一方面在压力控制回路中增加压力缓冲罐,通过罐体内的气体容积平衡杀菌过程中的压力波动,减少安全阀与压力调节阀的启停频率,从根本上降低冲击噪音的产生次数。
(二)传播路径阻断:通过声学屏障与吸隔声结构削弱噪音传递
即使从源头控制了部分噪音,仍有部分噪音会通过空气与固体结构传播至外界。低噪音设计需针对传播路径设置“吸-隔-消”结合的阻断措施:
釜体外壳的隔声与吸声处理
在杀菌釜的金属外壳内侧贴合一层5-8mm厚的阻尼隔声毡,其高阻尼特性可抑制外壳的振动辐射噪音,同时在阻尼毡外侧填充20-30mm厚的离心玻璃棉(容重48kg/m3),利用玻璃棉的多孔结构吸收透过阻尼毡的空气声;外壳外表面采用静电喷涂工艺覆盖一层2mm厚的吸音涂层,进一步减少噪音的反射传播。此外,对于釜体的观察窗、操作门等缝隙部位,采用双道硅橡胶密封条密封,避免噪音从缝隙泄漏,缝隙密封度可控制在0.1mm以内。
设备基础与管道的减振隔离
噪音可通过设备底座与地面的固体接触传播,设计中采用“弹簧减振器+橡胶减振垫”的双层减振方案:在杀菌釜底座与混凝土基础之间安装4-6个可调式弹簧减振器(固有频率2-5Hz),弹簧外侧包裹橡胶套以避免金属碰撞噪音;减振器与基础之间再铺设一层10mm厚的丁腈橡胶减振垫,进一步削弱振动的传递效率,使设备运行时基础的振动加速度从传统设计的0.5m/s2降至0.1m/s2以下。对于连接釜体的蒸汽管道、水管,采用金属软管(长度不小于300mm)替代刚性管道连接,软管外侧包裹隔声套管,避免管道振动带动墙体或地面产生二次噪音。
二、降噪效果验证方法与结果
降噪效果的验证需遵循《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348-2008)与《机械设备噪声源声功率级的测定 反射面上方近似自由场的工程法》(GB/T 3768-2017),通过“噪音源声功率级测定”与“操作区域声压级监测”两类核心测试,结合实际工况验证设计有效性。
(一)验证测试方案设计
测试环境与仪器
测试环境选择空旷的车间(面积不小于50m2,地面为混凝土,周边无其他高噪音设备),环境背景噪音不超过50dB (A);测试仪器选用符合GB/T 3785.1要求的1级声级计,测试前需经标准声源校准(校准误差±0.5dB)。
测试工况与点位
测试覆盖杀菌釜的全运行周期:升温阶段(蒸汽持续通入,压力从0.1MPa升至0.3MPa)、保温阶段(压力稳定在0.3MPa,釜体旋转)、降温阶段(蒸汽排出,压力降至0.1MPa)。每个工况下设置5个测试点位:以杀菌釜为中心,在其正前方、正后方、左侧、右侧各1m处设点(高度1.5m,与操作人员耳高一致),另在釜体正上方1m处设点(监测顶部噪音泄漏),每个点位连续监测3次,每次监测时间10s,取平均值作为该点位的声压级。
(二)降噪效果验证结果
对比传统无低噪音设计的杀菌釜,采用上述设计的全自动杀菌釜在各工况下的噪音均显著降低:
声压级降低幅度
升温阶段(蒸汽流动噪音最显著),传统杀菌釜的操作区域声压级可达78-85dB(A),而低噪音设计后降至62-68dB (A),降幅12-17dB (A);保温阶段(机械传动噪音为主),传统设计声压级70-75dB(A),低噪音设计后降至58-63dB(A),降幅10-12dB (A);降温阶段(排气噪音为主),传统设计声压级80-86dB(A),低噪音设计后降至63-69dB (A),降幅 15-17dB(A)。所有测试点位的声压级均满足《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2010)中“操作人员接触噪音8小时等效声级≤85dB(A)”的要求,且日常操作时无需佩戴耳塞等防护用品。
振动与噪音的关联性验证
通过振动传感器监测釜体外壳与基础的振动加速度,低噪音设计后釜体外壳的振动加速度从传统的0.3m/s2降至0.08m/s2,基础振动加速度从0.5m/s2降至0.1m/s2,与声压级的降低趋势一致,说明减振设计有效削弱了固体传声;同时,对蒸汽排气口的噪音单独测试,发现“扩容-消声”装置可使排气噪音从92dB(A) 降至70dB(A),验证了气流噪音控制方案的有效性。
长期稳定性验证
对低噪音杀菌釜进行1000小时连续运行测试(模拟食品厂每日8小时、每月25天的生产节奏),测试结束后再次监测噪音水平,各工况下声压级仅上升1-2dB (A),且减振器、密封件无明显磨损,说明低噪音设计的长期稳定性良好,不会因设备老化导致噪音反弹。
三、总结
全自动杀菌釜的低噪音设计需围绕“声源-传播路径-结构振动”形成系统性方案,通过蒸汽系统流场优化、机械传动静音化、压力组件缓冲设计从源头控噪,结合隔声吸声材料、减振隔离结构阻断噪音传播,最终实现操作区域声压级降低 10-17dB (A) 的效果。通过科学的工况测试与长期验证,其降噪效果不仅满足国家标准对职业健康的要求,还能减少对周边设备的干扰,为食品、制药行业的绿色生产提供设备支持。
本文来源于诸城市安泰机械有限公司官网http://www.zcatspj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