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杀菌釜在乳制品加工中,依据乳制品的种类(如牛奶、酸奶、奶酪、乳饮料等)、包装形式及杀菌要求,会采用多种杀菌方式,核心是通过精准控制温度、时间和压力,实现杀灭致病菌、腐败菌并很大程度保留产品品质的目标,具体如下:
一、巴氏杀菌法
这是乳制品(尤其是鲜奶、低温酸奶等)常用的温和杀菌方式,适用于对热敏感性较高、需保留营养成分(如维生素、风味物质)的产品。
操作原理:在较低温度下(通常60-85℃),保持一定时间(几秒至几十分钟),杀灭乳制品中的致病菌(如李斯特菌、沙门氏菌等)和大部分腐败菌,同时尽量减少对乳蛋白、乳糖及风味的破坏。
在杀菌釜中的应用:全自动杀菌釜通过精确控温系统将温度稳定在设定范围,配合传送带或旋转装置使乳制品均匀受热,避免局部过热,例如,对于瓶装鲜牛奶,常采用72-75℃、15-20秒的巴氏杀菌,杀菌后需快速冷却至4℃左右,以抑制残留微生物繁殖。
二、超高温瞬时杀菌法(UHT 杀菌)
适用于需要长期常温保存的乳制品(如利乐包纯牛奶、常温乳饮料等),通过极高温度和极短时间实现彻底杀菌。
操作原理:将乳制品加热至135-145℃,保持2-8秒,能杀灭包括芽孢在内的所有微生物,使产品在密封包装下可常温保存数月,该方法因时间短,对乳制品的营养和风味影响较小。
在杀菌釜中的应用:全自动杀菌釜需配备高效热交换系统(如板式或管式换热器),使乳制品在短时间内快速升温至目标温度并维持设定时间,随后迅速冷却。对于无菌灌装的乳制品,杀菌釜还需与后续灌装环节形成无菌环境联动,确保杀菌后产品不受二次污染。
三、二次杀菌法(后杀菌法)
主要用于已密封包装的乳制品(如瓶装酸奶、罐装炼乳等),在包装完成后进行整体杀菌,弥补灌装过程中可能的微生物污染。
操作原理:针对包装后的产品,在杀菌釜中通过蒸汽、热水或热水喷淋等方式加热,根据产品特性设定温度(通常80-121℃)和时间(几分钟至几十分钟),杀灭包装内的微生物,例如,玻璃瓶装酸奶常采用85-90℃、15-30分钟的二次杀菌,既能保证杀菌效果,又能避免高温破坏酸奶中的益生菌(部分低温酸奶除外,需结合产品类型调整)。
在杀菌釜中的应用:全自动杀菌釜需精准控制压力(尤其是含气包装或玻璃容器,避免因内外压差导致包装破损),同时通过水循环或蒸汽分布系统确保每个包装受热均匀,防止局部杀菌不彻底。
四、脉动压力杀菌法
适用于对质地敏感的乳制品(如含颗粒的乳饮料、稀奶油等),通过交替变化的压力辅助杀菌,减少高温对产品质地的破坏。
操作原理:在杀菌过程中,杀菌釜内压力周期性变化(如0.1-0.3MPa之间交替),配合一定温度(通常70-100℃),利用压力变化增强热传导效率,同时抑制微生物芽孢的耐热性,从而降低杀菌温度或缩短时间,保护乳制品的口感和稳定性。
在杀菌釜中的应用:全自动系统通过压力传感器和控制阀实时调节釜内压力,与温度控制系统联动,形成“温度-压力”协同杀菌模式,尤其适合避免乳脂肪分层、颗粒沉淀的产品。
不同杀菌方式的选择需结合乳制品的保质期要求、营养特性、包装材质等因素。全自动杀菌釜的优势在于通过程序化控制实现温度、时间、压力的精准匹配,减少人为操作误差,同时提高生产效率,确保乳制品的安全性和品质稳定性。
本文来源于诸城市安泰机械有限公司官网http://www.zcatspj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