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杀菌釜作为食品、饮料、制药等行业实现高温灭菌、保障产品安全的核心设备,其运行稳定性直接决定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科学的日常维护保养可有效延长设备寿命、降低故障风险,需遵循标准化流程并规避关键操作误区,具体内容如下:
一、日常维护保养核心流程
日常维护需围绕“班前检查-班中监测-班后清洁与养护”三个核心环节展开,确保设备每次运行前处于良好的状态,运行中及时发现异常,运行后消除潜在隐患。
(一)班前检查:确认设备“无故障启动”
班前检查需覆盖全自动杀菌釜关键系统,重点验证安全装置与核心部件的有效性,避免带故障运行:
安全系统检查
优先检查安全阀、压力表与压力传感器:手动测试安全阀起跳压力是否符合设备设定值(通常为灭菌压力的1.1-1.2倍),确保无卡滞、泄漏;观察压力表指针是否归零,与控制系统显示压力是否一致,若存在偏差需及时校准;检查压力传感器连接线是否牢固,避免因信号异常导致压力失控。
同时,确认门体密封系统:查看密封圈是否完好(无裂纹、变形、老化痕迹),门体闭合后是否严密,可通过空载试漏(通入低压空气,观察压力下降速度)验证,若发现密封不严需及时更换密封圈。
动力与传动系统检查
检查循环水泵、蒸汽阀、排水阀等动力部件:启动水泵,听运行声音是否平稳(无异常噪音、异响),观察水泵进出口压力是否正常;手动操作蒸汽阀、排水阀,确认阀门开关灵活,无卡顿或泄漏;检查电机接线端子是否紧固,避免因接触不良导致电机过载。
控制系统与仪表检查
开启全自动杀菌釜控制系统,检查触摸屏或操作面板显示是否正常(无乱码、黑屏),参数设定功能是否可用;验证温度传感器准确性,可通过与标准温度计对比空载加热过程中的温度显示,偏差需控制在±0.5℃以内;检查报警系统(如超温、超压报警)是否灵敏,模拟异常工况(如设定温度超出上限),确认报警声、指示灯是否正常触发。
(二)班中监测:保障运行 “稳定无异常”
全自动杀菌釜的运行过程中需实时监测关键参数与状态,及时处理微小异常,避免故障扩大:
参数实时监控
每15-30分钟记录一次灭菌温度、压力、时间及循环水流量:温度需稳定在设定值(如121℃灭菌时波动不超过±1℃),压力需与温度匹配(避免 “虚压” 导致灭菌不彻底),循环水流量需符合设备要求(确保热量均匀传递,防止局部温度过低)。若发现参数波动,需先排查是否为原料装载不均(如物料堆积导致循环受阻),再检查蒸汽供应是否稳定、循环水泵是否正常工作。
设备状态观察
定期巡查设备外观与部件运行状态:查看门体密封处是否有蒸汽泄漏(若有泄漏需立即停止运行,检查密封圈或门体锁闭机构);听循环水泵、电机运行声音是否正常(若出现“异响”,可能为轴承磨损或叶轮卡阻,需停机检查);观察排水口排出的冷凝水是否清澈(若含杂质,需检查过滤器是否堵塞,避免杂质进入阀门导致卡滞)。
(三)班后清洁与养护:消除隐患“延长寿命”
每次全自动杀菌釜运行结束后需彻底清洁设备内外,并对关键部件进行养护,为下次运行做好准备:
全面清洁
内部清洁:待设备冷却至 60℃以下后,打开门体,用中性清洁剂(如食品级洗洁精)浸泡的软布擦拭灭菌腔内壁,重点清除残留的物料污渍(避免残留物质腐蚀不锈钢内壁或滋生微生物);拆卸灭菌腔底部的过滤器,用清水冲洗滤网,去除杂质后重新安装;启动循环水泵,通入清水循环10-15分钟,冲洗管道内残留的冷凝水与杂质。
外部清洁:用干布擦拭设备外壳,去除表面灰尘与油污;清洁操作面板与触摸屏,避免液体渗入内部导致电路故障;清理设备周围环境,确保通风良好,无杂物堆积(防止杂物影响设备散热或堵塞散热孔)。
部件养护
密封系统养护:每周对门体密封圈涂抹食品级硅脂(避免密封圈干燥老化,延长密封寿命),涂抹时需均匀薄薄一层,不可过多(防止硅脂污染产品);若密封圈使用超过6个月或出现明显老化,需及时更换。
阀门与管道养护:每月对蒸汽阀、排水阀等阀门的阀芯进行润滑(使用食品级润滑油),确保开关灵活;每季度检查管道连接处的密封垫片,若发现老化、变形需及时更换,防止泄漏。
金属部件防锈:对设备外部的金属连接件(如螺栓、锁扣),每两周用干布擦拭后涂抹防锈油,避免受潮生锈导致部件卡死。
二、日常维护保养关键注意事项
(一)安全操作红线:规避“不可逆风险”
严禁带压操作门体:全自动杀菌釜运行中或压力未完全降至大气压时,绝对禁止开启门体,否则高压蒸汽可能瞬间冲出,引发安全事故;需待压力表指针归零、泄压阀完全关闭后,方可解锁门体。
避免超范围使用:严格按照设备额定参数(如温度上限值、压力上限值、装载量上限值)运行,不可为追求效率擅自提高温度或压力,也不可超载运行(避免电机过载、门体密封失效)。
电气安全防护:清洁全自动杀菌釜时需切断总电源,避免水或清洁剂接触电气部件(如电机、接线端子);若设备出现电气故障(如跳闸、无供电),需由专业电工排查,不可自行拆解电路。
(二)部件更换与校准:确保“性能精准达标”
易损件定期更换:门体密封圈、过滤器滤网、阀门密封垫片等易损件需制定更换周期(如密封圈每 6-12 个月更换一次,滤网每月检查、破损即换),不可因外观无明显损坏而延长使用,避免因部件老化导致灭菌失效或安全隐患。
仪表定期校准:压力表、温度传感器、安全阀需每年由具备资质的机构进行校准,校准合格后方可继续使用;校准记录需存档保存,确保设备符合行业规范(如食品生产的GMP要求)。
(三)异常处理原则:“及时停机,专业排查”
运行中若出现超温超压报警、异常噪音、泄漏等情况,需立即按下紧急停机按钮,切断蒸汽与电源,待全自动杀菌釜的冷却泄压后再排查原因:
若为温度失控,优先检查温度传感器是否故障、加热系统是否异常;
若为泄漏,重点检查密封件与阀门;
若为异响,排查电机、水泵等运动部件。
严禁在未查明原因的情况下强行启动设备,复杂故障需联系设备厂家或专业维修人员处理,避免因自行维修导致部件损坏或安全风险。
(四)环境适应性维护:“匹配工况,减少损耗”
根据使用环境调整维护策略:
若环境湿度较高(如食品加工车间),需增加设备外部金属部件的防锈频率,定期检查电气柜内是否受潮(可放置干燥剂);
若原料含较多杂质(如带颗粒的酱料),需缩短过滤器清洁周期,避免杂质堵塞管道;
冬季低温环境下,设备停用后需彻底排空管道内的积水(防止结冰膨胀导致管道破裂),下次启动前需先预热设备至10-20℃。
通过严格执行上述日常维护保养流程与注意事项,可有效保障全自动杀菌釜的运行稳定性,降低故障发生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同时确保灭菌效果达标,为产品质量安全提供可靠保障。
本文来源于诸城市安泰机械有限公司官网http://www.zcatspj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