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杀菌釜的杀菌方式根据加热介质、工艺特点及适用物料的不同,可分为多种类型,其核心差异在于热量传递方式与介质特性,以下是常见的杀菌方式及技术特点:
一、蒸汽杀菌:传统高效的经典模式
蒸汽杀菌以饱和蒸汽为加热介质,通过蒸汽冷凝释放大量潜热实现快速升温。其工作原理是:全自动杀菌釜内通入饱和蒸汽,排出空气后使釜内维持一定压力(通常 0.1-0.2MPa)和温度(100-135℃),蒸汽直接接触物料包装表面,通过热传导与对流将热量传递至物料内部。
优势:传热效率极高(蒸汽潜热远高于热水),升温速度快,适合高温短时杀菌(如低酸性罐头);设备结构简单,维护成本低。
局限:对包装密封性要求高,蒸汽直接接触可能导致软包装膨胀变形;若全自动杀菌釜内残留空气,会形成 “冷点”(空气导热性差),导致杀菌不均匀;不适合含颗粒、高黏度物料(颗粒内部传热慢,易出现杀菌不足)。
二、热水喷淋杀菌:精准控温的主流选择
热水喷淋杀菌是目前应用非常广泛的方式,通过循环热水经高压喷嘴形成均匀喷淋,强制与物料表面进行热交换,其核心在于“介质循环+强制对流”:
升温阶段:蒸汽加热循环水至目标温度,热水通过喷嘴呈扇形或锥形喷洒在物料表面,形成动态热交换层,避免蒸汽杀菌的“气膜热阻”;
保温阶段:循环泵持续驱动热水循环,确保全自动杀菌釜内各区域温度偏差≤±0.5℃,尤其适合含颗粒、高黏度物料(如八宝粥、肉酱)—— 喷淋的冲击力可破坏颗粒表面静态热阻,加速热量向内部传递;
优势:温度均匀性优异,对包装适应性强(软包装、硬罐头均可),可通过调节喷淋压力控制物料受热强度,减少包装破损风险;部分设备支持“蒸汽 + 热水”双模式切换,兼顾升温效率与保温稳定性。
三、蒸汽-空气混合杀菌:低压环境下的柔性杀菌
蒸汽-空气混合杀菌通过向全自动杀菌釜内通入蒸汽与压缩空气的混合气体,利用空气的 “缓冲作用” 降低釜内压力,同时维持杀菌温度,其关键是控制蒸汽与空气的比例:
混合气体中空气占比 30%-50%,可将釜内压力控制在较低水平(如 0.05-0.1MPa),避免软包装(如铝箔袋、塑料袋)因压力过高而膨胀破裂;
适用于对压力敏感的物料(如真空包装的肉类、低温肉制品),既能达到杀菌温度(80-100℃),又能保护包装形态;
局限:空气导热性较差,需通过搅拌或气流循环增强传热,否则易出现局部温差。
四、淋水-蒸汽组合杀菌:高效与节能的平衡
这种方式融合了蒸汽的快速升温与热水的均匀保温优势,分阶段切换介质:
升温阶段:通入蒸汽快速提升全自动杀菌釜内温度至杀菌阈值(如121℃),利用蒸汽潜热实现高效预热;
保温阶段:切换为热水喷淋,通过循环热水维持温度稳定,避免蒸汽持续通入导致的压力波动;
冷却阶段:引入冷水喷淋快速降温,同时回收热水余热(通过热交换器预热新水),降低能耗。
适用场景:需严格控制升温速率的物料(如乳制品、酱料),既能快速达到杀菌温度,又能避免因高温长时间作用导致的物料品质劣变(如风味损失、营养成分破坏)。
五、过热水杀菌:超高压环境下的深度杀菌
过热水杀菌是将水加热至沸点以上(100℃以上),在高压(0.2-0.5MPa)下保持液态,通过过热水的强制循环实现杀菌,其特点是:
过热水温度可达 120-150℃,且导热性优于蒸汽,适合需要超高温度杀菌的低酸性物料(如肉类罐头),能在短时间内杀灭耐热芽孢(如肉毒杆菌);
高压环境可抑制物料中水分蒸发,避免因水分流失导致的口感变差(如水果罐头的果肉干瘪);
对设备耐压性要求极高,全自动杀菌釜釜体需采用高强度不锈钢(如316L),成本相对较高。
不同杀菌方式的选择取决于物料特性(pH 值、黏度、颗粒大小)、包装类型(软包装/硬罐头)及杀菌目标(商业无菌、巴氏杀菌)。从技术趋势看,热水喷淋杀菌因均匀性、适应性及可控性优势,已成为食品工业的主流,而蒸汽 - 空气混合、过热水等方式则作为补充,满足特定场景的精细化需求。
本文来源于诸城市安泰机械有限公司官网http://www.zcatspj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