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自动杀菌釜的运行体系中,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与触摸屏的组合如同 “智慧大脑”,前者负责逻辑运算与指令执行,后者承担人机交互与信息展示,二者协同实现杀菌过程的自动化、精准化与可视化。其运作逻辑可从以下几个核心环节展开:
一、指令输入:触摸屏作为“交互窗口”,实现需求转化
触摸屏是操作人员与全自动杀菌釜沟通的直接接口,其核心功能是将用户需求转化为可执行的参数指令。操作人员可通过触摸屏界面选择预设的杀菌程序(如针对酸性食品的105℃/30分钟程序、低酸性食品的121℃/40分钟程序),或自定义温度(通常50-135℃)、压力(0-0.3MPa)、杀菌时间、冷却时间、介质循环速度等关键参数。界面会实时显示参数的合理性(如温度与压力的匹配关系,防止包装破损),并通过弹窗提示错误输入(如温度超过设备上限),确保指令的可行性。此外,触摸屏还可存储数十甚至上百种程序,针对不同软包装规格(如200g袋装、500g自立袋)或产品类型(如肉类、酱料、果蔬)快速调用,大幅提升换产效率。
二、逻辑运算:PLC作为“运算中枢”,驱动设备精准动作
当触摸屏将参数指令传输至PLC后,PLC便进入“决策与执行”阶段。它通过内部预设的逻辑算法(如梯形图、结构化文本),结合实时采集的传感器数据(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液位传感器、编码器等),对杀菌釜的各个执行部件(加热装置、水泵、阀门、电机、安全阀等)发出精准指令。
例如,在 “升温阶段”,PLC会对比当前全自动杀菌釜内温度与目标温度:若温度不足,驱动加热装置(如蒸汽阀)开启,并通过循环水泵加速介质(热水或蒸汽)流动,使温度均匀上升;同时监测压力变化,通过压力调节阀维持釜内压力与温度的平衡(如121℃对应约0.1MPa压力),避免软包装因内外压差过大而膨胀破裂。
在“杀菌阶段”,PLC持续校验温度稳定性,若因外界干扰(如蒸汽压力波动)导致温度偏离设定值,会立即调整加热功率或介质流速,确保偏差控制在±0.5℃以内,保证杀菌效果的一致性。
而在“冷却阶段”,PLC会先关闭加热装置,再逐步开启冷却水阀,同时通过反压阀调节压力,使全自动杀菌釜内温度缓慢下降(如从121℃降至40℃),防止软包装因骤冷收缩而出现褶皱或密封失效。整个过程中,PLC的响应速度以毫秒级计算,确保每个动作的及时性与准确性。
三、实时监控:数据联动实现全流程可视化
PLC与触摸屏的实时数据交互,让杀菌过程的每一个细节都 “看得见、可追溯”。PLC将传感器采集的温度、压力、时间、设备状态(如“加热中”“杀菌中”“故障报警”)等数据同步传输至触摸屏,界面以动态曲线(如温度 - 时间曲线)、数字面板、状态图标等形式直观展示。操作人员可通过触摸屏实时观察杀菌曲线是否符合预设标准,若出现异常(如温度骤降、压力失控),PLC会立即触发报警机制 —— 触摸屏弹出红色警示框、设备发出声光报警,同时自动执行安全逻辑(如切断加热、开启应急泄压阀),防止事故扩大。
此外,触摸屏还具备数据记录功能,自动存储每批次的杀菌参数、运行曲线、操作人员信息等,可通过U盘导出或联网上传至管理系统,满足食品生产的追溯要求(如符合 HACCP、ISO22000 等标准)。
四、自适应调节:应对复杂工况的 “动态智慧”
在实际生产中,全自动杀菌釜常面临负载变化(如每批次放入的软包装数量不同)、环境波动(如室温变化、蒸汽压力不稳)等复杂情况。PLC通过内置的自适应算法,能根据实时数据动态调整执行策略,例如,当釜内装载量过大导致温度分布不均时,PLC会提高循环水泵的转速,增强介质流动性,确保各区域温度差控制在1℃以内;若冷却阶段进水温度突然升高,PLC会自动延长冷却时间或增大冷却水流量,保证最终降温效果达标。这种 “感知-决策-调整”的闭环能力,让杀菌釜在多变工况下仍能稳定运行,避免人工干预的滞后性。
PLC与触摸屏的协同运作,通过“输入-运算-执行-监控”的全链条闭环,将全自动杀菌釜的操作从传统的“经验驱动”转变为“数据驱动”,既保证了杀菌过程的精准性与安全性,又降低了对人工技能的依赖,成为全自动杀菌釜实现 “智慧化” 生产的核心支撑。
本文来源于诸城市安泰机械有限公司官网http://www.zcatspj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