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城市安泰机械有限公司
新闻中心
公司动态

全自动杀菌釜的杀菌原理

发表时间:2025-07-10

全自动杀菌釜是食品、饮料、罐头等行业用于杀灭微生物并延长产品保质期的核心设备,其杀菌原理基于热力杀菌的核心机制,通过精确控制温度、压力、时间等参数,破坏微生物的细胞结构和生理功能,同时借助自动化系统实现全程精准调控,具体原理如下:

一、热力杀菌的核心机制

微生物(细菌、真菌、芽孢等)的生存依赖稳定的细胞结构(如细胞膜、细胞壁)和生物活性物质(如蛋白质、核酸)。全自动杀菌釜通过高温作用实现杀菌,具体包括:

蛋白质变性:高温(通常 60℃以上)会破坏微生物细胞内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使其失去催化、运输等生理功能,例如,细菌的酶类蛋白质变性后,无法参与代谢反应,导致细胞死亡。

细胞膜破坏:微生物细胞膜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高温会使脂质分子流动性增加,细胞膜通透性改变,导致细胞内营养物质流失、有害物质侵入,最终瓦解细胞结构。

核酸损伤:高温可导致微生物 DNA RNA 链断裂,破坏其遗传物质的复制和表达能力,使其无法繁殖。

对于耐热性强的芽孢(如肉毒杆菌芽孢),需更高温度(121℃以上)和更长时间的处理,才能破坏其厚实的芽孢壁和核心的休眠结构。

二、压力与温度的协同调控

全自动杀菌釜的关键特点是通过压力控制实现高温环境的稳定,避免产品因高温膨胀或破裂,同时增强杀菌效果:

加压升温:在密闭容器中,通过通入蒸汽或热水增加压力,使水的沸点升高(如压力达 0.1MPa 时,水的沸点约 121℃),从而获得高于 100℃的杀菌温度,这解决了常压下水温无法突破 100℃、难以杀灭耐热芽孢的问题。

平衡压力:对于含气包装(如易拉罐、真空包装袋)或液态产品,杀菌过程中需维持釜内压力与产品内部压力平衡,防止包装变形、破裂或内容物溢出,例如,杀菌含气饮料时,釜内压力需略高于产品蒸汽压,避免包装膨胀。

压力梯度控制:杀菌结束后,釜内压力会随温度下降而降低,全自动系统会通过逐步降压(如通入冷却水降温时同步减压),避免因压力骤降导致产品包装破损。

三、不同杀菌模式的适配性

根据产品特性(如 pH值、包装类型、耐热性),全自动杀菌釜可通过自动化程序切换杀菌模式,优化杀菌条件:

常压杀菌:适用于酸性食品(pH4.6,如番茄酱、果汁),这类食品中的高酸度可抑制芽孢生长,通常在 100℃以下(如 80-95℃)杀菌,通过控制时间(10-30分钟)实现灭菌。

高压蒸汽杀菌:适用于低酸性食品(pH4.6,如肉类罐头、豆制品),需在 115-135℃的高温和 0.05-0.3MPa 的压力下进行(时间 15-60分钟),确保杀灭耐热芽孢。

喷淋式杀菌:通过高压喷淋热水或蒸汽,使产品表面快速均匀受热,适用于瓶装、袋装等不耐压的包装,避免局部温度过低导致杀菌不彻底。

四、自动化系统的精准控制

全自动杀菌釜通过传感器、PLC 控制系统和执行元件(如阀门、泵体)实现全程自动化,保障杀菌效果的稳定性:

温度均匀性:釜内安装多点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不同区域的温度,通过调整蒸汽 / 热水的分布(如搅拌装置、导流板)确保产品各部分温度一致,避免局部杀菌不足。

时间程序控制:根据产品预设的杀菌公式(如“升温 - 恒温 - 降温” 阶段),自动调节蒸汽量、压力和冷却时间。例如,对于罐头产品,先在5-10分钟内将温度升至 121℃,维持 30分钟后,通过冷水喷淋快速降温至 40℃以下,减少高温对产品风味的影响。

安全联锁:当压力、温度超出设定范围时,系统会自动切断加热源并报警,防止设备超压爆炸或杀菌不达标,保障生产安全。

全自动杀菌釜的核心杀菌原理是利用高温破坏微生物的细胞结构和生物活性,同时通过压力调控实现高温环境的稳定和产品保护,结合自动化系统精准控制温度、时间和压力参数,确保高效杀菌的同时,很大限度保留产品的品质(如口感、营养),其杀菌效果的可靠性取决于热力作用的强度、作用时间,以及对不同微生物耐热特性的针对性调控。

本文来源于诸城市安泰机械有限公司官网http://www.zcatspj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