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城市安泰机械有限公司
新闻中心
公司动态

全自动杀菌釜的热分布均匀性

发表时间:2025-07-10

全自动杀菌釜的热分布均匀性是保障杀菌效果稳定的关键指标,指在杀菌过程中,釜内各区域及产品内部能否达到一致的温度,避免局部温度过低导致杀菌不彻底或过高破坏产品品质。其均匀性的实现依赖于设备结构设计、流体循环方式及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协同作用,具体可从以下方面解析:

一、设备结构对热分布的基础保障

全自动杀菌釜釜体的结构设计直接影响热量传递的均匀性,核心在于减少 “温度死角”:

釜体形状与尺寸优化:主流杀菌釜多采用圆柱形结构,相比方形釜体,圆形内壁可减少流体流动阻力,使蒸汽或热水更易形成环流,避免角落区域热量堆积或不足。同时,釜体长度与直径的比例经过设计,确保流体在轴向和径向的流动均匀。

导流与搅拌装置:釜内通常设有导流板、搅拌桨或喷淋臂,例如,喷淋式杀菌釜通过分布在釜体顶部、侧面的喷淋嘴,将热水或蒸汽以多角度喷射到产品表面,形成密集的流体覆盖;对于大容量釜体,搅拌装置可推动内部流体循环,打破温度分层,使热量快速传递到堆叠的产品间隙中。

产品装载规范:釜内设有标准化的托盘或吊篮,要求产品按预设间距排列,避免过度堆叠阻碍流体流通,例如,罐头需保持一定间隙,确保热水能在罐身周围自由流动,均匀传递热量。

二、流体循环与热量传递方式

热分布的均匀性依赖于传热介质(蒸汽、热水或混合流体)的高效循环,确保热量快速、均衡地覆盖所有产品:

全水式循环:釜内充满热水,通过水泵强制推动热水在釜内循环,水流经产品表面时带走冷量、释放热量,形成动态热交换。这种方式适用于玻璃瓶、金属罐等耐压包装,水流的冲刷作用可减少产品表面的 “边界层”(阻碍传热的静止流体层),提升传热效率。

蒸汽 - 空气混合式:对于易变形的包装(如软包装袋),采用蒸汽与压缩空气的混合气体作为传热介质。蒸汽提供热量,空气维持压力,混合气体通过风机强制循环,在釜内形成均匀的气流场,避免局部因蒸汽冷凝导致的温度波动。

分段控温设计:大型杀菌釜常分为升温区、恒温区和降温区,各区独立控制温度和流体流量。例如,升温阶段通过梯度升温(如从 60℃逐步升至 121℃)避免产品因温差过大导致的局部过热;恒温阶段保持流体匀速循环,确保各点温度偏差控制在±0.5℃以内。

三、自动化控制对均匀性的精准调控

全自动系统通过实时监测与动态调整,进一步提升热分布稳定性:

多点温度传感:釜内不同位置(如顶部、底部、中部及产品堆内部)安装高精度温度传感器(精度达±0.1℃),实时反馈各点温度数据。PLC控制系统根据传感器信号,自动调节蒸汽阀、热水阀的开度,或调整搅拌 / 喷淋强度,弥补局部温度差异。

压力与温度协同调节:在升温或降温阶段,系统同步调控压力与温度的变化速率,避免因压力波动导致的沸点变化(如压力骤降可能使水温突降),确保传热介质的温度稳定性,例如,降温时通过逐步降低压力,使水温缓慢下降,维持流体循环的均匀性。

自适应程序优化:基于历史生产数据,系统可自动优化杀菌公式(如调整不同区域的流体流量配比)。对于新产品或更换包装规格时,可通过预实验测定热分布曲线,生成适配的循环参数,避免人工调整的误差。

全自动杀菌釜的热分布均匀性是结构设计(减少死角)、流体循环(强化传热)与自动化控制(动态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其核心目标是通过消除温度差异,确保釜内所有产品均能经历相同的杀菌强度(即F 值”一致,F值是衡量热力杀菌效果的综合指标),从而在杀灭微生物的同时,很大限度保持产品的品质稳定性。实际生产中,需定期通过“热分布测试”(如使用温度记录仪模拟产品温度变化)验证均匀性,确保符合食品安全生产标准。

本文来源于诸城市安泰机械有限公司官网http://www.zcatspjx.com/

 


上一篇:全自动杀菌釜的杀菌原理 下一篇: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