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杀菌釜的过滤工艺是保障循环水系统稳定运行、避免设备堵塞及物料污染的关键环节,其设计围绕“精准拦截杂质”“适配高温高压环境”“与杀菌流程协同”三大核心目标展开,具体可从过滤层级、工艺特点及功能作用三方面分析:
一、多级过滤的层级设计
为针对性去除循环水中不同粒径的杂质,过滤工艺通常采用“预处理+深度过滤”的多级串联模式,逐级拦截污染物:
初级过滤(粗滤):主要针对水中的大颗粒杂质(如管道锈蚀碎屑、外界带入的泥沙、物料残留的固体颗粒等),一般采用不锈钢滤网(孔径多为50-100μm)或篮式过滤器,该层级可快速截留大颗粒,防止其进入后续精密部件(如水泵叶轮、换热器管束)造成堵塞或磨损,是系统的“第一道防线”。
精密过滤(精滤):在粗滤基础上进一步去除细小悬浮颗粒(粒径1-10μm),常用材料为折叠式聚丙烯滤芯或金属烧结滤芯,这类滤芯具有更高的过滤精度,可拦截胶体、微生物絮体等细微杂质,避免其在釜体或管路表面沉积形成污垢 —— 污垢不仅会降低传热效率(导致杀菌温度不均),还可能成为微生物滋生的“温床”,增加二次污染风险。
二、适配杀菌环境的工艺特点
全自动杀菌釜的运行环境具有高温(通常60-135℃)、高压(0.1-0.3MPa)及周期性温度变化的特点,过滤工艺需与之适配:
耐温耐压材料选择:过滤组件(滤芯、壳体、密封件)需采用耐高温高压的材质,如316不锈钢(耐腐蚀性优于 304 不锈钢,适合含盐分或酸性的循环水)、硅橡胶密封圈(耐温可达 200℃以上),避免高温下材料老化或密封失效导致过滤失效。
反冲洗与自清洁功能:由于杀菌过程中循环水可能携带少量物料残渣(如罐头杀菌时的汤汁残留),长期运行易导致滤芯堵塞。系统通常集成自动反冲洗装置,通过反向水流或压缩空气对滤芯进行周期性清洁(清洗频率可根据压力传感器反馈的压差自动调节),无需停机拆卸,保证过滤效率的持续性。
三、与杀菌流程的协同作用
过滤工艺并非独立运行,而是与全自动杀菌釜的自动化程序深度联动,服务于整体杀菌效果:
启动前预过滤:在杀菌程序启动前,系统会先对循环水进行一次全面过滤,确保初始水质洁净,避免新批次物料接触污染物。
运行中实时监控:过滤系统与压力传感器、浊度传感器联动,当滤芯堵塞导致进出口压差超过设定阈值(如 0.1MPa)或浊度超标时,中央控制系统会暂停杀菌流程(或切换至备用过滤回路),并发出警报提示维护,防止因过滤失效导致的传热不良或污染风险。
停机后深度清洁:杀菌结束后,系统会自动排出部分循环水,并通过过滤系统对残留水进行净化,为下一次运行储备洁净的循环介质,减少批次间的交叉污染。
全自动杀菌釜的过滤工艺通过多级拦截、耐环境设计及与杀菌流程的协同,实现了循环水的持续净化,既保障了传热效率的稳定(确保杀菌温度均匀达标),又降低了设备堵塞和物料污染的风险,是全自动杀菌系统可靠运行的重要保障。
本文来源于诸城市安泰机械有限公司官网http://www.zcatspjx.com/